央行應該以什么為目標?自1990年代早期以來,越來越多的答案是“消費者價格通脹”。但這一點一直以來都遭受到質疑。今天還存在另外四種觀點。第一種認為央行應該以資產價格為目標。第二種認為央行應該以“適當的”利率為目標。第三種認為央行應該以實體經濟活動為目標。第四種認為央行應該制定其他的名義目標,如價格水平或者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這些討論很重要。但現實仍然是:央行搞的是藝術,而不是科學。這門藝術必須以合理的目標和對不確定性的深刻認識為指導方針。
自1990年代早期以來,各國央行和經濟學家中的主流觀點是,最好的目標是通脹。這種方法于1990年為新西蘭首創,隨后很快被加拿大和英國效仿。2012年,美聯儲(Fed)也采用了這種做法。歐洲央行(ECB)實際上也以通脹為目標,只是其目標是不超過2%,因此并不對稱。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保羅?費希爾(Paul Fisher)表示,2018年有67家央行設定了通脹目標。
您已閱讀23%(428字),剩余77%(145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