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令,對美國大容量電池、藥品、稀土礦物和半導體芯片的供應鏈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根據白宮公布資料,這一行政令還包括在一年內完成對國防、公共衛生和生物防范、信息通信技術、能源、運輸和食品生產這六個部門的審查。從美國產業經濟史來看,這是美國戰后歷史上第一次由最高層下令開展的產業“自檢自查”。
新冠疫情的泛濫以及美國高居全球第一的死亡人數,使得美國政治精英不得不正視現實,檢討悲劇的根源。美國在過去一年中暴露了其在關鍵領域供應鏈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與美國的全球地位極端不相稱。在新冠疫情初期時,口罩、手套等防護性醫療用品供不應求;在疫情巔峰期,醫療資源供給極度緊張,個別州瀕于崩潰。目前,由于疫情而減少的生產使得汽車制造商更因半導體芯片短缺問題而不得不減產。一場寒潮,使得能源大州得克薩斯州成為“孤島”,政府可動員資源的短缺,使得作為工業強國的美國部分民眾作了一回“氣候難民”。美國的超強綜合實力與在危機下不對稱的資源供給和動員力使形成強烈反差。
在采取“革命性”的行動之前,美國一些政治精英再一次將矛頭指向了“中國”。早之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1月底的一份聲明中就直言:“我強烈敦促拜登政府優先保護新興和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等不受中國的控制。我們必須同盟友合作,確保美國的供應鏈安全,技術的未來不受中國的控制。”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不久前亦表示,他已指示議員們制定一套抗衡中國崛起的立法方案,以“在競爭方面勝過中國,并創造美國新的就業機會”。此外,拜登將中國描述為“最嚴重的競爭對手”。在本月早些時候一個有兩黨參議員參加的會議上,拜登還說美國的基礎設施需要升級,面對中國的挑戰,美國必須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