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有一個繞不過的“鴻溝”——日益擴大的城鄉差別和城鄉人口分步的日益極化。合理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密度和規模、以加快小城鎮發展來提高新型城鎮化,已經成了決策者和學界更多人的共識。FT中文網推出“中國大城、小市、鄉村”系列文章。本文是該系列第四篇。
中國要在未來15年內通過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真正實現鄉村現代化,必須要在鄉村的空間和人口布局上“轉型升級、騰老換新”。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估算,這些以中產階級、各種技術專業人才和年富力強的勞動力為主的城市下鄉和回鄉人群,規模可高達1.5億人左右,是實施鄉村振興最強力的的“播種機”和生力軍。
當然,問題也隨之而來:政府要為這1.5億左右填補鄉村“空心化”的“新鄉民”提供優化設計的“騰老換新,升級換代”全新鄉村承載平臺,地從何來?
您已閱讀6%(361字),剩余94%(559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