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一夜爆紅,這個支持多人實時在線的語音聊天軟件給大眾提供了參與社會各行業大咖與名流的線上聊天與知識分享的機會。基于創始人的資歷和創投界人脈(軟件由前谷歌員工Rohan Seth和Paul Davison共同研發),這個誕生于硅谷的APP自去年發布起即召集到了一批優質的種子用戶入駐,后隨著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等大咖帶來的流量加持,在今年正式席卷亞洲之前,Clubhouse就已在歐美收獲了大量精英用戶,并最新一輪的融資中獲得了10億的估值。現在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頻現“一碼難求”的火熱場景,入會的邀請碼甚至還被炒出了天價。
Clubhouse除了軟件本身的應用和普及彌補了疫情期間人們對社交的渴望和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焦慮,其創始團隊的人脈和定位屬性還運用了“自上而下”的精英主義營銷策略,先積累頂端優質用戶,以邀請制(invitation-only)的俱樂部(club)形式打造線上社群空間,聊天室(ROOM)的設定以內容出發建立起線上的社交關系。表面上傳遞出讓各領域的人通過參與聊天交流獲得社群感的理念,卻又用邀請制又設置了一定的門檻、加上對入駐用戶可發出邀請的名額限制,營造出一種“進不來就不是同一圈層”的感覺,讓入駐本身成為了一種“身份認可”與“身份彰顯”,加劇了“排他性”(exclusivity)文化的覆蓋。
海外已成熟的“邀請制”,在國內初見魔力
您已閱讀15%(608字),剩余85%(338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