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認證2020總統大選各州提交的選舉人票,決定是否接受各州的選舉結果。FT中文網在昨天和今天分別刊發許成鋼教授《從憲政看美國大選》的上篇和下篇,幫助讀者從大選的爭議中,認清美國兩百多年來賴以生存,并成長為偉大國家的憲政,是如何運作的,以及面對的挑戰。
作為近現代的第一個民主憲政國家,面對每次大選中兩黨的競爭,為了保證選舉的正常,聯邦制的美國有世界上最成熟的、自下而上、高度自治、層層互相監督的機制。每一個基層的競爭的兩黨都有極強的動力互相監督。基層兩黨成員都有極高的動力監視對方是否有違反選舉規則的行為。如果不能現場解決,他們自身都有很強的動力,收集證據,訴諸法律。起訴方一定盡全力收集和報告證據,應訴方一定盡全力辯護。而法院的獨立性保證其判斷的公正。因此,當雙方有嚴重爭辯時,法院的判斷是維系制度的關鍵環節。
但是,如果人們普遍懷疑法院,就動搖了憲政的基礎。在所謂2020年“美國大選的亂象”中,最聳人聽聞的是聲稱存在一個控制全國大選的陰謀機構操控了此次大選。陰謀中包括整個華盛頓,即立法和司法。實際上,陰謀論在美國從來就有,可以追朔到18世紀甚至更早。當人們普遍對憲政制度充滿信心時,陰謀論的流行范圍極小,幾乎不為人知。但在這次大選的后期,尤其是大選計票之后,陰謀論廣為傳播,情況極為令人擔憂。
您已閱讀6%(578字),剩余94%(91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