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爭議尚未落幕,特朗普以“選舉舞弊”為由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盡管他在權力交接上有所松動,但沒有放棄對“選舉舞弊”的訴訟。特朗普對權力的貪戀使其試圖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逆轉形勢,但隨著重要訴訟的落空,形勢越發走向不利。場外,雙方的擁躉們表現出某種對“克里斯瑪型權威”的崇拜,甚至因立場差異而引發街頭沖突,而這通常是“威權主義”國家才會發生的情況。目前,全球矚目美國選舉后權力將如何移交,并積極籌備與拜登及其高級幕僚進行政治對接。
這是一次極富爭議的選舉,雙方的拉鋸持續至今。拜登在選票上占優(先于特朗普獲得270張選舉人票),按照常理足夠獲取當選的“合法性”。但特朗普的質疑以及共和黨擁躉們的反對,無疑極大地削弱了拜登的“合法性”。現實講,可以說,作為全球主宰國家的美國,其國家元首當選的“合法性”授權不僅源于其國內憲法意義上的“合法性賦權”,還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國際社會尤其是主要大國的承認。按照政治學的基本邏輯,現代領導權威在無法自證“天賦和神選”的現實下,獲得最廣泛的承認也是合法性的來源。目前的現實是,拜登在國內和國際兩條“戰線”上都開始匯聚相對于特朗普的極大優勢。
從歐洲、中東到亞洲和拉丁美洲,拜登獲勝的消息引發了極大反響,外國領導人紛紛向他表示祝賀。在美國主要媒體宣布拜登當選后,全球眾多領袖,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菅義偉、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等眾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紛紛恭賀拜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雖然姍姍來遲,也于11月9日祝賀拜登當選。馬克龍說,“要克服今日的挑戰,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讓我們一起努力吧!”;賈斯汀?特魯多總理贊美了加拿大與美國的歷史友誼,稱“我真的很期待合作”;默克爾宣稱,“要想克服我們時代中的巨大挑戰,我們跨大西洋的友誼是不可取代的。”蘇格蘭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不等大選結果確定就急忙發推特稱,“當下的世界有時是黑暗的——但今天我們在云縫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曾被特朗普看作意識形態孿生兄弟的英國首相約翰遜發表了一份較為克制的聲明,但特別指出卡瑪拉?哈里斯作為美國首位女副總統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可以說,在西方世界,拜登的獲勝使得各國政治家可以更加公開地預想告別“特朗普時代”,迎接“拜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