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即將在11月3日舉行。本次大選被普遍視為近幾十年來美國最重要的一次大選,也將決定未來一段時間里美國民主的質量,甚至在一定意義上決定美國自由民主制還能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而特朗普這個人物是這一切的關鍵。四年前的美國大選前后,筆者曾發表一系列文章,包括《關于“政治正確”的一點常識》《反對特朗普的國際主流媒體錯了嗎》《“誤判”特朗普,中國如何理性反思?》等,剖析特朗普現象。四年后的今天,筆者延續當年的討論,再議“特朗普現象”。
盡管特朗普已經執政了四年,但筆者仍然用“特朗普現象”來稱呼他的執政,這并非疏忽之誤。四年來,人們對特朗普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特朗普所代表的這個“現象”,依然處在逐步的展開和揭示其意義的過程之中,而且縱使他在本次大選中失敗,這個“現象”的余波或許也不會消失。特朗普作為一個孤立的、也有些乏味的個體,身上并沒有多少豐富的可供發掘、可給人啟發之處,但他為何能贏得2016年美國大選,以及為何至今依然基本盤穩固,這個問題頗有值得思索之處。盡管從2016年起人們已經對此進行了連篇累牘的討論,但其中蘊含的意義可以說迄今仍遠未被窮盡。
人們用很多不同的詞來形容特朗普,如“民粹主義者”、“本土主義者”、“民族主義者”等,但這些詞每一個都難以概括特朗普的全貌,而特朗普又與典型的“民粹主義者”、“本土主義者”、“民族主義者”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他號稱反對精英統治,自己執政時卻任人唯親,順己者昌,逆己者亡,政府內部持續發生分裂和內訌;他雖加征關稅號稱是為了保護美國產業,為本土創造就業機會,卻平白浪費了聯邦政府預防新冠病毒疫情的寶貴時機,導致美國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最嚴重的“災區”,從中看不出他對本土民眾有多少愛護;他雖聲稱要重振美國,卻故意在美國國內制造撕裂,不僅不符合現代政治倫理,而且也看不出有多么符合美國的“民族利益”,相反,從各個角度看起來這都是對美國國家利益的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