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面向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僅意味著擴大內需的“量變”,更指向了內需動力模式的“質變”。
在此前以“外循環”為主導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長期沿循“對接國際需求→制造業加大投資”的需求傳導鏈條。這一鏈條雖然拉動了內需規模的高增長,但是也引致了投資占比過高、居民消費不足等結構性失衡。更為重要的是,內需的源動力仍然較多依賴國際市場,因此本質上是“偽內需”模式。
以2015年供給側改革為起點,以“雙循環”建設為機遇期,當前中國經濟加速走向“真內需”模式,“國內市場擴大→制造業加大投資”的新鏈條正在形成,有望在夯實內需韌性的同時,持續激活消費、投資協同增長的長遠潛力?;诖耍覀冾A測,至2035年,中國內需的實際規模有望較2019年實現倍增,內需結構料將多重優化,進而為暢通“內循環”奠定堅實的需求側基礎。
您已閱讀9%(373字),剩余91%(39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