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新展的銷售如何?”送走忙碌、讓人疲憊、令人興奮但又不無疑惑的北京畫廊周,這幾天,無論是畫廊同行、媒體的朋友乃至其他平時極少和藝術有交集的人,每一個見面和問候總是會有這個問題。
四月,把北京畫廊周新聞發布會和貴賓日的日期——5月21日至24日——標記在工作日歷上時,北京的入京14天隔離政策尚未取消,參展畫廊們還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活動。這次波及全球的疫情,把所有畫廊和藝術機構的節奏都打亂了。在實際操作層面,先是人員回京的問題,而后,在園區物業越來越嚴密的疫情防控政策之下,復工又成了巨大問題。更大的問題則是在春節假期前關閉的空間該何時以及如何重新開放——原本計劃的展覽來得及制作和實現嗎?開館后誰會來看展?藏家會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嗎?當下的市場和社會環境能夠支持我們的生存嗎?當紐約、倫敦的同行們在各地的封城政策條件下關閉了空間并“只能期待夏末甚至夏天之后重新開放”,我們在這里反復自問的是,我們還能不能趕上2020年的上半年?
在近幾年的藝術生態里,依靠銷售的商業畫廊和依靠社會效應(參觀人數)的非盈利機構的生存模式,已經極大地依賴于國際和本地周期性的日歷。對于身處地圖上的此處的我們,藝術世界的一年通常從每年三月份的藝術巴塞爾香港開始。在這之前的那個周末,北京會開展畫廊周北京、上海則有藝術24小時活動,兩個活動都會動員起城市里所有的商業、非盈利藝術機構呈現上半年度最重要的展覽和活動、專業會面、公共研討會、各種形態的拜訪行程、正式和非正式的聚會等。這些,連同香港巴塞爾之后的那幾天,為本地以及每年這個時間特意飛到亞洲的國際藏家、機構以及其他藝術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連續的行程,推動了展覽、銷售、交流等藝術世界賴以生存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