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覺得,“傳統”這個詞是一個變動的概念。如果從人類學上來說,是由于文化存在的多樣性與獨特性,造就了文化的相對主義。從這種意義上說,飲食文化的變遷則是一種縮影。
亞洲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日本的蒸青綠茶,它在唐宋時期才傳到日本,后來演變成日本茶道。到了歐洲大陸,西餐對香料的癡迷與依賴,源頭據說要追溯到公元七世紀,當時香料如百里香、牛至等從埃及傳到希臘和羅馬,成為貴族的消費品;而到了15世紀末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從印度等國家運回了各種香料,香料貿易從而興起。
再回到中國,港式/粵式甜食的代表——蛋撻,其實是歐式甜品的變種。這種因社會變遷或時間變化引起的食物文化遷移,會不會出現在“靴子國”的意大利面上?畢竟意大利面在全球“開枝散葉”的勢頭只增無減。盡管估計沒有人能猜中結局,但是要使之慢慢沉淀為某種形態的傳統美食,前提是要將當下的傳統以正確的方式傳遞。![]()
您已閱讀27%(374字),剩余73%(9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