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新冠疫情在始發(fā)地中國得到控制,但卻在全球特別是歐洲與美國加速蔓延,何時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尚不明朗。市場普遍預期,此次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超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并在逼近1929年的大蕭條。隨著全球疫情加劇,關于疫情是否會、將如何導致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的討論紛至沓來。
其中,“去全球化”的觀點尤其引入注目:認為疫情將加劇最近幾年的“逆全球化”趨勢,甚至導致“全球化”至少是“本輪全球化”的終結。筆者認為,“去全球化”的觀點言過其實:疫情導致的“閉關鎖國”只是短期現(xiàn)象,產業(yè)鏈區(qū)域重組也是有限性、結構性的;近年來的“逆全球化”討論本身就有夸大傾向,西方與中國的局部“脫鉤”對全球化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一)“去全球化”觀點的主要依據(jù)與邏輯
您已閱讀11%(334字),剩余89%(28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