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從模仿者變成了創新者。曾經是盜版DVD和各種山寨電子產品大本營的中國,如今已變成走在許多硅谷公司前面的開拓者。Facebook、谷歌等公司開始模仿中國的集成支付app。由中國的微信(WeChat)打造的超級app概念正在被優步(Uber)模仿(通過成為像東南亞的Grab和Gojek那樣的app)。但去年被復制最多的誕生于中國的“特色”,是燒錢和首次公開發行(IPO)失敗。
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跟美國不相上下;根據總部位于中國的胡潤研究院(Hurun Institute)的數據,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206家)略多于美國。中國擁有一些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包括科技巨頭阿里巴巴(Alibaba)的支付關聯公司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以及字節跳動(ByteDance)。多家公司都與美國新一代科技初創企業擁有共同特征。這些特征包括由軟銀(SoftBank)提供資金,幫助它們獲得了高于實際價值的估值。
當然,這家日本科技企業集團只是那些排隊向中國科技公司注入資金的投資者中最大的一家——盡管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漏洞百出。以無處不在的“可用市場總量”(Total Addressable Market,簡稱TAM)指標為例。這一指標如此流行,以至于當小米(Xiaomi)于2018年年中啟動其540億美元的IPO時,銀行家們提議用首字母縮略詞TAM來代表騰訊(Tencent)、阿里巴巴(Alibaba)和手機制造商小米(mi)這三大巨頭。
您已閱讀59%(627字),剩余41%(4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