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澳門回歸中國20周年。此前澳門以“東方賭城”而聞名,今天的澳門被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也即“一個中心(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一個平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中葡論壇),和一個基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標簽的變化說明澳門在回歸后的飛速發展以及由此所帶來適度多元化的必然性和趨勢。同時,也說明國家從頂層設計上、在大方向上已經清晰地明確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中的定位。但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如何理解澳門的平臺作用?澳門是否能夠揚長避短,利用與葡語系國家聯系的優勢發揮平臺作用?
外交屬于一國主權范疇,但全球化下越來越多的非國家行為體因其身份的特殊,在對外事務中得以更加靈活地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特殊的地位和歷史文化的淵源,澳門與葡語系國家一直保持著傳統而廣泛的關系。2003年,為了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發揮澳門聯系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平臺作用,促進中國內地、葡語國家和澳門的共同發展,由中國中央政府發起、中國商務部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辦,“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
本質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是以促進經貿和發展為主題的政府間多邊經貿合作機制。葡語國家中既有葡萄牙這樣擁有千萬人口、可以借由該國可進入歐洲廣大市場的、經濟相對發達的歐洲國家,也包含中國最大的經濟伙伴之一、南方共同市場的成員—巴西,還包含莫桑比克、安哥拉、佛得角、幾內亞比紹及東帝汶等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因此,從多邊合作的視角來看,中葡論壇對于“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都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以南南合作為例,二戰結束之后的南南合作主要以反帝和反殖民主義的政治團結為主線。1978年第一次聯合國南南合作高級別會議后,經濟技術合作成為南南合作的核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過數十年經濟的飛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這為中國參與南南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從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宣告成立以來,中非合作已經日漸穩定、成熟。而中葡論壇獨特地與歐洲大陸、非洲大陸和拉美相關葡語國家的合作,為中央政府借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語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經驗與模式,改善互聯互通,增強互信,提供更為充分的基礎。因此,“中葡論壇”可以被視為“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補充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