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已成為中國的當代藝術月。從11月7日起,上海西岸藝博會和021藝博會吹響號角后,各種特展、個展也紛紛登場。上海同時期新推出的比較引人矚目的有Prada基金會在榮宅推出的“李青-后窗”展覽,西岸美術館和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合作推出的常設展“時間的形態(tài)”,沒頂畫廊推出的徐震個展“你好”等等。北京又豈肯落后?11月在北京推出的藝術展也精彩紛呈,其中的重頭戲當屬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太廟藝術館同時舉辦的安尼施?卡普爾個展。
印度裔英國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以體型龐大的公共雕塑作品享譽國際。代表作有位于芝加哥世紀公園的Cloud Gate《云門》(2004),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天空之鏡》(Sky Mirror,2006年),倫敦奧林匹克公園的《軌道》(2012),以及在日本的世界首個充氣音樂廳《新方舟》(2013)等。他擅于使用大理石、石膏、不銹鋼、玻璃、鏡面等材質,用簡單的造型和龐大的尺寸營造出震撼的效果。
此次中國大型個展的一大亮點在于,整個展覽在兩個場館展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太廟藝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的四件大型藝術作品充滿表演性與戲劇性,分別為:《準備成為奇特單細胞個體的截面體》(2015 年法國凡爾賽宮個人展覽首秀的創(chuàng)作)、《獻給親愛太陽的交響曲》(曾在 2013 年于柏林的馬丁-格羅皮烏斯博物館展出)、《放逐》(2017年在阿根廷紀念公園展出的工業(yè)景觀作品 )、以及《我的紅色家鄉(xiāng)》(2003)。![]()
您已閱讀31%(614字),剩余69%(137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xù)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