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中國央行降低MLF操作利率5個bp,此舉雖然筆者在前一篇“債市觀察”中已有研判,但還是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受此影響,債市情緒出現明顯好轉,連續反彈兩日。而在11月9日(周六)CPI數據明顯超出市場預期之后,本周一利率債收益率僅早上有所上行,隨后便在國債期貨的帶動下大幅下行。出現這種局面的部分原因可能是CPI與PPI的背離,前者雖然大超預期,但后者同比降幅擴大,體現出工業生產形勢仍不算樂觀。11月11日下午5點,央行公布了金融數據,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雙雙不及預期,市場迅速進行定價,疊加之前的漲幅,利率債活躍券一天下行了7個bp。而一種新的市場預期也隨之出現,認為短期內利空出盡,在保增長的壓力下,降息軌道可能已經逐步打開。不過,從中長期基本面和政策空間來看,筆者對此持謹慎態度,債市中長期走勢仍難言樂觀。
世界經濟明年可能觸底反彈
筆者用年度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與全球GDP同比增長比較,發現2000年以后,兩者的走勢高度一致。而從頻率較高的OECD月度領先指標來看,截止最新的2019年8月數據,該指標自2018年1月以來,持續走低,目前已經降至99.11。從短周期的角度來看,該指標的表現一共預示著四種情況:一是,大于100且在增長,表明經濟處于擴張狀態;二是,大于100在下降,經濟下行;三是,小于100在增長,復蘇;四是,小于100在下降,衰退。當前的世界經濟很明顯處于衰退的狀態,那么何時是底部,何時會迎來反彈呢?
您已閱讀19%(626字),剩余81%(25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