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說:“負利率蔓延到美國只是時間問題。”的確,沒有教科書寫過哪個國家不會發生負利率。年初以來全球央行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紛紛降低利率:從1月份加納央行和2月份印度央行開始,全球先后接近30個國家降低利息率。其中印度央行目前為止已降息3次,土耳其央行7月25日一次性降息425個基點。2019年7月美聯儲自2009年以來首次降息25個基點,聯匯制的香港和澳門,及石油美元國家的中東三國(阿聯酋、巴林和沙特)也跟隨降息。2019年已成為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轉折點。然而貨幣寬松并未阻止經濟下行,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GDP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經濟增長疲軟引發衰退擔憂,避險資產如黃金和發達國家國債等被市場追捧而價格持續走高,價格上升帶來收益率下行。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持續下降,德國和法國國債收益率降為負數,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也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額已逾16.2萬億美元,全球所有投資級債券中接近30%收益率為負值。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處于負值的國家有11個,包括日本、丹麥、奧地利、德國、法國等,其中瑞士、荷蘭和德國30年及以下期限國債收益率全部為負數。日本15年以下期限國債收益率均為負值;德國債券除了企業債收益率為正值,所有期限國債和非企業債券收益率均為負值;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5月底之后一直維持在1%以下。
與國債收益率被市場力量買成負數的情形不同,政策負利率是全球央行主導的行為。早在2009年,瑞典央行全球首次實施負利率;2012年丹麥央行加入負利率行列,2014年歐央行實施負利率,2016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對超額準備金實施負利率。基準利率降為負,導致部分國家以零利率或負利率發行長期國債。2015年4月8日,瑞士聯邦財政部發行了全球第一筆總額2.325億瑞士法郎(合2.413億美元)的10年期負利率國債。2019年8月21日德國政府史上首次以零利率發行20億歐元的30年期超長國債,首個交易日標售出的債券平均收益率為-0.11%。盡管全球首只30年期零收益率債券20億歐元的目標籌資額最終僅籌得8.24億歐元,屬于部份流標,但背后反映出政府低利率籌資的愿望及全球安全資產的匱乏。如果存在即是合理,那么負利率合理之處何在?負利率政策和負國債收益率是貨幣問題還是財政問題?美國、日本、德國及瑞士低/負國債收益率是否反映同樣的問題?
低利率與債務擴張的累積因果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