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巨頭之間的較量已陷入停滯。隨著市場走向成熟,能用于縮小領跑者阿里巴巴(Alibaba)與第二名京東(JD.com)之間差距的彈藥已所剩無幾。阿里巴巴所占市場份額是京東的三倍,利潤率也更高。即便京東在年度618促銷活動(于6月18日結束)期間實現創紀錄的260億美元交易額,也不足以轉移外界對其低利潤率的關注。
騰訊(Tencent)和沃爾瑪(Walmart)是京東除創始人以外最大的兩個股東,它們曾寄希望京東能夠超越阿里巴巴。這看起來不太可能。作為中國第二大電商的京東仍是阿里巴巴唯一真正的競爭對手——拼多多(Pinduoduo)規模太小——但京東股價在過去一年下跌三分之一。京東的經營利潤率多年來一直面臨壓力,今年第一季度為1.6%,按一年來算為負值。低利潤和對增長的期待可以解釋為什么京東的預期市盈率為41倍,而阿里巴巴則為25倍。
然而,京東的弱點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運營模式造成的。像亞馬遜(Amazon)一樣——但不同于阿里巴巴——京東大部分供應鏈依靠自營。自營帶來的額外安全保障使京東受到大額交易的青睞,京東的消費者平均消費額高于同行。但這也意味著京東從物流到倉儲等方面的成本更高。
您已閱讀68%(499字),剩余32%(2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