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打到現在,對外界來說,判斷的難點是特朗普政府的真實意圖。以美中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及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密切,無法想象美中經濟和科技會完全脫鉤,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又讓人越來越多地感到,美國這臺列車可能確實在朝著兩國經濟完全脫鉤的方向駛去。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他最近的文章中,憂心忡忡地提醒,中美沖突可能持續百年,外界是否有思想準備?而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也撰文指出,貿易談判破裂后兩國對抗關系進入更加危險的階段。
中國學者對美中關系未來的預測同樣悲觀。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第九屆“中日金融圓桌研討會”的主題演講中列出了美國有可能將貿易戰升級到投資戰、技術戰、匯率戰、金融制裁、凍結中國海外資產等。社科院世經所所長張宇燕則創造了一個新詞“規鎖”來形容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根據他的解釋,“規鎖”的基本意思有兩個,一是用一套新的國際規則來規范或限定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行為,二是借此把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位勢予以鎖定,使中美在科技層級上維持一個恒定且盡可能大的差距;此外,也不排除由“規鎖”過渡到“遏制”的可能性。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認為特朗普對華政策有三個基本點,即脫鉤、限制和施壓,“修昔底德陷阱”最后有可能在美中之間自我實現,兩國存在爆發全面軍事沖突的風險。
您已閱讀22%(580字),剩余78%(20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