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簡稱UIUC)的華裔女校長Phyllis M. Wise訪華,在京舉辦了一場招待會,與校友交流。一名校友在微信朋友圈中發了消息,提到校名時使用了該校最常見的中文譯名“伊利諾依大學厄本納—香檳校區”。伊利諾依大學共有三個校區,另外兩個分別是芝加哥(Chicago)校區和春田(Springfield)校區,每個校區其實就是一所獨立的大學。UIUC校名中的原文“Champaign”與法國葡萄酒產區香檳的原文“Champagne”在拼寫上差異細微,發音一樣,于是有人把“Champaign”也譯成香檳。這位校友的一個好朋友王蔚,即時在朋友圈的評論中跟他開起玩笑:“想打架嗎?”
王蔚的玩笑帶著職業的認真。香檳這個名稱的使用,與她的工作有關——她是法國香檳酒協會(CIVC)中國辦公室的代表。成立于1941年的CIVC,是香檳酒的行業管理組織,其使命之一就是干預對香檳這個名稱(包括譯名)的不當使用。
在日常生活當中,許多消費者會把需要拉開鐵絲才能拔開瓶塞、在杯子里跳躍著氣泡的葡萄酒(或其它果酒)都叫做“香檳”。其實這是錯誤的。Champagne(香檳酒)這一名稱,只能用來命名在法國香檳地區這一法定區域內,使用法定的葡萄品種、遵照法定的生產規范及釀造工藝釀制而成的起泡酒。換句話說,香檳是起泡酒,但并非所有的起泡酒都能被叫成香檳。
您已閱讀28%(614字),剩余72%(161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