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中產們的焦慮情緒持續加劇。筆者與嘉信理財共同研究的《2018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下稱《財富健康指數》)數據顯示,中國新富人群認為,流動資產達到182萬元人民幣才能達到財務的舒適水平。而如果要算到富裕水平,那流動資產要達到424萬元人民幣。這些數據,與2017年的調研數據相比,分別上漲了46.8%以及18.1%。
不斷上漲的資金需求背后,是焦慮感在作祟。手握充裕資金,卻不知投向何處是中產人群的現狀。特別是當股市起伏波動不斷,卻不知是牛市啟動還是短暫躁動的焦慮感,伴隨著城投債、可轉債等過往少有人問津的品種一躍成為機構“座上賓”,“資產荒”擔憂再次襲來。
資產荒的叫囂言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從供需關系來講,資產荒就是資產供不應求。資產荒的本質并非缺資產,而是缺乏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資產。產生這一結果的宏觀因素有很多,包括貨幣政策寬松、實體產業去杠桿等。但是從需求端而言,對于投資者影響最大的要數2018年4月頒布的資管新規。新規“革命性”地打破了剛性兌付這一點,無形中加大了投資的風險,讓很多人都無所適從。過去的收益不穩定變成了連本金或許都保不住,這讓不少中產瞬間覺得沒有可靠的資產可以投資,資產荒的言論瞬間滿天飛。
您已閱讀17%(520字),剩余83%(24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