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wǎng)上流傳一個17歲少年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的視頻,僅從視頻內(nèi)容看,似乎是母親停車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生的不幸。很多網(wǎng)絡(luò)媒體紛紛對這件事情發(fā)表評論,但是好的評論起碼要建立在事實的基礎(chǔ)上。我們并非當事人,也無從知曉更多事實,更不想妄加揣測。但悲痛之余,如何盡量避免類似悲劇的發(fā)生,是家長、孩子,以及社會每個成員最應(yīng)反思之處。我僅想就預(yù)防青少年自殺問題,談兩個方面的感受:一個是關(guān)于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問題,另一個是如何有效地與青少年溝通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做家長的,最急迫需要了解和做出改變的地方。只有每一個人都看到自己是“獨特的”,是“寶貴的”,是“生而有意義”的,才不會在少年的時候郁郁寡歡,在成年的時候焦慮不已,在老年的時候自怨自艾。
人,生而有意義
人要尋死,不要再活,通常是因為活著不再有意義。這個“意義”究竟是什么呢?假如一個人脫離了所有社會關(guān)系,脫離了所有的人生作為,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呢?這個問題,我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才想明白;直到我做了母親,才更加清晰明確 ——“人,生而有意義”。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清明節(jié),我在微信自媒體寫過一篇文章叫《人,生而有意義——清明節(jié),我們來談?wù)劇吧逃薄罚渲袑懙剑绾⒆佑啄曜x到的那些童書中所寫,“You are unique”,每個人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在那篇文章中我寫了,“如果每個孩子都能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獨特而有意義的,輕生的概率也會降低吧?”那么,現(xiàn)在,我想加上一句“如果每位父母,每位老師,每位教育從業(yè)者,都能認識到,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獨特而有意義的,孩子輕生的概率也會降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