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奔馳車主維權事件的持續發酵,引出社會各界對汽車金融服務費的責問,令人哭笑不得,然而,中國汽車業的許多潛規則確實到了需要被陽光照耀的時刻。
第一時間看到陜西車主維權視頻時,我沒有任何驚訝。筆者近20年從事汽車行業報道生涯中,這類事情屢見不鮮。像許多法律法規一樣,1994年中國開始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制訂參與者主要為行業組織,這導致法律更多的是保護企業利益,而不是消費者利益,雖然后來進行了一些修改,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作為中國家庭最重要的消費品,汽車近年來一直是投訴重點領域。在遇到消費糾紛時,受到法律傾斜保護的商家大多表示依法辦事,利益受損的消費者不依不饒借助各種力量抗爭,一旦鬧大了,行政部門又不得不動用行政力量施壓解決,形成消費者、商家、行政主管部門沒有一個依法辦事的死結,不斷地重復上演。
您已閱讀21%(354字),剩余79%(13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