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中,在海外尋求大學教育的中國公民數量爆炸式增長。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有60.84萬中國留學生在世界各地攻讀大學學位,其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吸引了最多的留學生。
英國《金融時報》的許多中國讀者或許知道,關于中國留學生的文章在過去十年內頻繁地出現在媒體對高等教育的報道上。這些報道的內容包括對他們影響校園環境的憂慮、中國生源的快速增長、以及學術誠信與抄襲的問題。最近,附屬于中國大使館教育處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SSA)扮演的角色受到了密切關注,它被控訴代表著對學術自由的一種威脅。
近日,發生在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以及英國利物浦大學(Liverpool University)的事件引起各方關切中國留學生所面對的歧視。近期,一位馬里蘭大學的教授被投訴指責中國學生作弊,他之后辭去了教職。杜克大學的教員向學校高級管理層投訴學生在校園里說中文,于是生物統計學碩士課程主管群發郵件,要求學生在校園里只使用英文。她在辭去課程主管一職前發表了道歉,而杜克大學的校長文森特?普賴斯(Vincent Price)和全體高層管理團隊發表聲明,澄清杜克大學致力于達成平等和多樣性。
您已閱讀11%(541字),剩余89%(459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