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維谷,冰炭在懷。”正值美聯儲立場軟化劇變之際,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2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僅2萬人,創下17個月新低。這一消息進一步加重了市場疑思:本輪美聯儲由“鷹”轉“鴿”,究竟會在時間和程度上行至何處?我們認為,理清這一問題,首先要明辨美聯儲所處的雙重決策亂局:第一,看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卻撬不動通脹,加速加息的正向效應趨于消退;第二,一度反彈的自然利率正在失去動力,加息和縮表從政策互補變為相互沖突。
亂局之中,由“鷹”轉“鴿”是美聯儲不甘心的妥協之舉,并將呈現鮮明的兩面性。一方面,妥協已經發生,并將繼續發生。由于亂局短期內不會消解,因此美聯儲的妥協有望長期延續,2019年全年料將僅加息一次,縮表進程料將擇機暫停。另一方面,妥協并非沒有代價,讓步并非沒有底線。當前美聯儲由“鷹”轉“鴿”雖將延續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短期亢奮,但如果過快過猛,則將削弱2020年及以后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中樞。因此,基于百年聯儲的理性底線,2019年重啟QE或降息不會進入美聯儲的政策菜單。
亂局之一:看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卻撬不動通脹。美聯儲的加息路徑以中性政策利率為基準,而中性政策利率=自然利率+合意通脹水平。2018年年末至今,美國經濟通脹預期持續走弱,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的言論也表明,通脹放緩正是動搖美聯儲加息決心的主因。我們認為,在2018年強勢復蘇之后通脹動能衰減,根源在于看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遭遇了十數年未有之怪現象。
您已閱讀16%(612字),剩余84%(31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