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德國即將到來的迎接春天的狂歡節,每年2月中旬左右的柏林電影節更像一場無需道具、充滿激情的國民狂歡。大約4000多位電影人云集柏林,來自130多個國家的400多部影片在各種單元爭顯風采,它們在影院共同觸發3000多媒體記者與近50萬觀眾的幽默與靈感。這正如長期以來擔任主席的科斯利克(Dieter Kosslick)所言:“仿佛在最深的黑暗里有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們的靈魂,沒有什么比在影院里的哭泣與歡笑更為美好?!?/p>
本屆柏林電影節(第69屆)也是年屆70、擔任主席18年、為其贏得顯著國際聲譽的科斯利克所主持的最后一屆。在盛大的贊譽與從不缺席的爭議之間,在繼任者們無可奉告的慎密方案之前,這首先是一場充滿淚水、掌聲與激情的告別盛典。而本屆主題“個人的就是政治的”(Das Private ist politisch),以及所面臨的兩部中國電影在最后時刻令人錯愕的突然撤展,也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關注與思考。
由此可見,第69屆柏林電影節所蘊含的多元涵義、所承受的不同理念的張力,它的堅持與抗議、妥協與彷徨,以及面對的換屆交接等不可預測性,均使它成為一個極其深刻的時代性符號。當帷幕緩緩落下,對它的梳理方冉冉開始。它必將與本屆充滿挑戰性的主題一起,激發世界電影史上深刻的解讀與考察。
您已閱讀7%(538字),剩余93%(74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