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久違的小陽春,一方面源于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和漸次生效糾正了超調的悲觀預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開啟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振了各界對于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歷史經驗表明,資本市場是經濟“增質”,而非“增速”的晴雨表,其長周期表現事實上由產業轉型升級、民生福祉改善、科學技術進步、融資結構優化所推動。在“減速增質”的新時代,中國經濟有望擺脫“高杠桿、低效率”的粗放增長,轉而升級為“更平衡、更充分”的穩健增長。有鑒于此,相信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紅利也將引領資本市場走向理性繁榮。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資本市場可謂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一旦出現經濟減速跡象,微觀企業活力的削弱和消費者信心的下滑往往會推動股市走跌。但從“股經背離”的角度觀察,經濟增長的失速和通脹壓力的減輕有可能給政策放松提供雙重激勵,甚至令股市柳暗花明。然而,短期的比較寓意無多,長周期來看:
您已閱讀14%(416字),剩余86%(247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