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債務兌付危機,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于2月13日不得不折價出售公司旗下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上海董家渡兩個地塊,中民投遭遇雷暴。
一段時期以來,規模或大或小,或民營或國有的,或由于激進擴張或由于負債過高,一干企業在去杠桿風暴下資金鏈條斷裂,雷暴頻繁,公眾和媒體對此已一定程度視覺疲勞。然而,作為由全國工商聯發起,董文標、盧志強和史玉柱等一干商界大佬深度參與的中國首家“中字頭”民營投資公司,中民投的雷暴還是引起了媒體和公眾不少的關注。
人們的很多疑問來自,為什么號稱以盈利動機最強的民營投資,也會犯通常“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的國有企業才會犯的“擴張太猛”的問題?不僅如此,在募集資金方式上,中民投則采用了當下依然十分時尚的眾籌理念,形成由59家行業領先企業聯合設立的所謂 “超級眾籌”。按照董文標在中民投成立之初的設想,“中國100家大型民營公司,每家民營企業出1個億,就是100個億”。聯想到2018年10月29日清華大學總裁班34名學員通過微信群成員眾籌開了一家餐廳,后因經營不善申請破產。人們不禁會問,難道在國外風生水起的眾籌真的在中國水土不服嗎?
您已閱讀29%(482字),剩余71%(12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