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偶遇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她的書《魚翅與花椒》和她本人都太好玩了),閑聊到“米其林指南”,她用遺憾的語氣說:“我認為中國人應該自信一點,不用那么看重‘米其林指南’。如果米其林偵探不改變一個人去暗訪試菜的做法,他很難理解和欣賞中國菜——中餐需要多人分享的。”
扶霞是西方世界少有的,可能比許多中國人更了解和熱愛中國美食的英國人。話雖如此,卻無法阻擋前兩年籠罩于上海餐飲界的恐慌正逐漸蔓延至北京餐飲界——能不能得到米其林星星?只得一顆還是二顆、三顆?簡直能讓餐飲業界翹楚陷入焦慮癥。志在“摘星”的餐廳也前所未有地重視葡萄酒單和侍酒師,盡管沒有證據表明一家中餐廳的酒單質量會影響米其林偵探的判斷。
再說不看“米其林指南”,看什么呢?餐飲業需要激勵,食客也需要參照。在公認具有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的餐廳榜單中,由英國《Restaurant》雜志主辦的“Best 50”餐廳獎項似乎比米其林離普通人更遠,更像是餐飲精英和頂尖食客的小眾狂歡。
您已閱讀26%(434字),剩余74%(12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