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的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內在原因,這一次也不例外。債務過重可以引發經濟危機,這時危機由全球資產負債表失衡引起;生產過剩可以引發經濟危機,這時危機由全球損益表失衡引起;流動性過緊也可以引發經濟危機,這時危機由全球現金流量表失衡引起。整個世界猶如一家上市公司,當報表出現失衡而自我修復能力無法解決失衡問題的時候,經濟危機就來了。而這一次,問題就出在第一張和第三張“報表”。
從復蘇、繁榮到衰退、蕭條,人類從來沒有擺脫過經濟周期,就像沒有人能阻攔時間的狂流。2008年的金融危機將全球經濟推入衰退的漩渦,可人類作為高度理性的群體卻未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而這一次,全球將進入一場危害程度與持續時間堪比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實體經濟將受到重創,而由股、債、匯、商為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場將進入“冰河期”。
原油是名副其實的“大宗商品之王”。當原油價格從2016年初的30美元/每桶一路攀升到2018年中的60美元/每桶的時候,大家都在嚷,“原油要上100美元”。然而,事與愿違,它在76美元處拐頭向下并連跌三個月,年度收在45美元處。原油是近三個世紀以來各個國家都高度依賴的資源,它的每一次價格波動都牽扯到全球的經濟神經。當原油的波動程度達到一定閾值的時候,就會帶動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其他品種做出跟隨性波動。“卡舒吉事件”迫使沙特以增產石油作為政治妥協條件,這引致俄羅斯跟進增產,從而引發原油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暴跌。要知道,在金融市場里,時間不可逆,后來的減產宣言甚至減產行動,都無法抵消先前增產帶來的影響。原油的下行周期才剛剛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