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地方公布數據加總,今年中國新生兒出生數或會低于1500萬,這意味著今年人口出生率僅為10‰,是1949年以來的最低點。統計中上一次新出生人口不足1500萬的年份是1961年,那一年中國還處在大饑荒的尾部。即便考慮到隨著經濟水平提高人口增長率自然降低,那么按照1500萬新生人口估算的中國總生育率剛能達到1,約為一對夫婦一生僅要一個孩子,這個數字已經遠低于日本1.4的水平,比之人口結構穩定更替的2.1的水平更是差了一倍。
多子多福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在計劃生育貫徹嚴格的1980、90年代,即便剔除數以十萬計的黑戶新生嬰兒,年均新出生人口也超過了2000萬的水平。而當前社會的生育意愿如此之低,不由得引發了人們對人口紅利過快消失的討論。其中一個流行的論斷是,高房價和還貸壓力是擠出人們生育意愿的罪魁。
但是,如果針對一個問題找錯了原因,那么也就很難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案。如下圖所示,以近20年的宏觀數據來看,房價、經濟增長率和生育率之間并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房價快速跳漲發生在2009年之后,生育率則在近二十年內在11‰至13‰的低水平上呈現穩定,最近的下降發生在2017年,因此高房價擠出了生育意愿的說法從宏觀數據本身來看并不成立,至少并不直接。
您已閱讀21%(523字),剩余79%(197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