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政局的人士會發現,中國官方最近在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出生地湖南瀏陽,舉行了一場規模不大的胡耀邦塑像落成儀式。出席這場活動的有湖南省委和長沙市委的領導,以及胡的長子胡德平。根據當地官媒報道,胡的塑像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興建的。鑒于中國高層近年很少同意為前領導人建立塑像,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改革開放40周年到來之際高層批準為改革派大將胡耀邦立像,意在展示官方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我對此說法是很懷疑的。中國政局的復雜微妙往往讓人從一些政治人物的蛛絲馬跡中去一窺真相,這已經成了許多人觀察和判斷高層動態的習慣。對于像胡這樣的帶有一定敏感性的特殊政治人物,盡管已去世多年,圍繞其一舉一動,人們總希望能解讀出有利于解讀者個人傾向的某種現象或趨勢性的東西。換言之,胡的開明形象,使得人們容易相信不論官方如何待胡,都帶有一定的政策含義,尤其考慮到眼下這個特定時機。
這樣看問題的角度不是說一定不對。從過往看,對一些政治上具爭議性的人物和事件的處理,比如對某個反派政治領袖和事件的平反,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政治的寬松或寬容,相反,則意味著政治的收緊。中國改革本身就是從平反文革時期的冤假錯案開啟的。然而,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事情的處理,雖然表面看來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但仔細分析,實際并不具有政策轉向的含義,也不是要昭示或表明某種姿態。這里還是要結合特定的階段和背景去判斷。
您已閱讀27%(582字),剩余73%(16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