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車廂真的來自鐵路旅行的黃金時代。編號為2419D的車廂的運營方為國際臥鋪車公司(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s-Lits),于1913年委托制造,有一節紅木墻的餐車。到了1918年11月,這節車廂已成了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的移動辦公室,停在法國北部貢比涅(Compiègne)市外的森林。11月10日那天晚上,在一種詭異的親密環境中,8個法國人、德國人和英國人圍坐在一張木桌旁,抽著煙,研究法國提出的苛刻和平條款。福煦拒絕談判:德國人要么在擬定的《停戰協議》上簽字,要么離開。11月11日清晨5時22分,德國天主教政治人士馬蒂亞斯?埃茨貝格爾(Matthias Erzberger)簽署了協議,然后說:“一個7000萬人的民族遭受苦難,但沒有滅亡?!备l闳匀痪芙^握手。
1919年,法國在凡爾賽和平談判中再次羞辱了德國。福煦在這之后評論道——至少據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說法——“這不是和平協議。這是一個為期20年的停戰協議?!彼f對了。1940年,希特勒(Hitler)讓法國在同一節車廂上投降,法國代表就坐在埃茨貝格爾代表團的座位上。然后希特勒下令炸毀了貢比涅紀念碑,只留下福煦的雕像立在原地俯瞰這片廢墟。
1918年的《停戰協議》是如何對待其他國家的一個反面范例。歷史學家瑪格麗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指出,德國的受辱并沒有自動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中間隔了20年。話雖如此,在訪問貢比涅時,你會不可避免地想到其與當代的相似之處。本周齊聚巴黎紀念1918年的世界各國領導人,應該記取以下一些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