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之前,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一直是一家非盈利型企業,專注于為企業提供上市場所,為股票交易創造條件。自從轉型為盈利型企業以來,大行情板(Big Board,紐交所的別稱)一直將服務重點放在高頻交易商身上,我認為,這種做法損害了市場的完整性。
過去,紐交所的收入主要來自上市和交易費用。但現在,紐交所收費向高頻交易商提供高速數據饋送,并允許它們把電腦放置在靠近交易所電腦的地方,從中獲取豐厚利潤。正如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在其《閃電小子》(Flash Boys)中所描述的那樣,這兩項服務使高頻交易商能在普通投資者下單之前完成數以百萬計的快速交易,從市場中抽走了流動性。
對于如今的紐交所來說,交易量至關重要:高頻交易商需要交易對手,而在一家交易所執行的交易量越大,它能出售的數據和服務就越多。因此,紐交所現在向在該交易所下單交易的高頻交易商和經紀商支付“返款”(我認為是回扣)。這些返款引誘經紀商把客戶訂單發至交易所,與高頻交易商進行交易。在大多數情況下,拿到返款的是經紀商,而不是客戶。
您已閱讀32%(460字),剩余68%(95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