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美貿易戰(zhàn)的根本對策是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向創(chuàng)新和內需驅動的加速轉型。加快經濟發(fā)展模式轉變,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加速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逐步減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存度,使之處于一個與世界經濟總量第二的大國相適應的水平。
根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2016年,中國出口-GDP比率為20%,同年美國出口-GDP比率為12%。2017年,中國貨物與服務出口總額為2.418萬億美元,同年美國貨物與服務出口總額為2.351萬億美元(美國商務部數據),中國由此在這一方面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出口增長在中國經濟的騰飛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擎作用,功不可沒。但是,中國近四十年出口的持續(xù)增長、以及現在達到的巨大規(guī)模,讓很多國家(不僅包括發(fā)達國家,也包括發(fā)展中國家)感受到競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出口擴張,難以持續(xù)。這次貿易戰(zhàn),雖然美國明顯霸道,而且不少理由缺少扎實根據,但仍然很難有其他國家站出來支持中國,這一點就很說明問題。
目前,中國改善進出口平衡的主要模式似乎是增加進口,如大力主辦進口博覽會,其背后的邏輯秉承中方一貫的做大蛋糕的思想。但是,第一,進口博覽會背后的條件是出口的增長,從而有足夠的外匯支付進口價款,然而,以中國目前的出口水平,世界很難支持某一個國家在此水平上繼續(xù)擴大出口市場份額;第二,發(fā)展中國家雖然可以擴大對中國出口,但是目前能出口而且中國人民愿意買的大多是原材料。這不是其它發(fā)展中國家想要的。他們希望發(fā)展自己的制造業(yè)。第三,進口擴大必須有內需增長的支撐。否則誰來買這些進口貨物,或者還是靠行政命令,國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