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回響
現代金融體系中經常被忽略的一點是,這紛繁復雜的一切究竟是如何而來的。比如美元作為目前全球結算貨幣中權重較大者,它并不是天生如此。二戰結束后,“懷特計劃”挑戰“凱恩斯計劃”成功,美元才開始獲得廣泛的優勢地位,而自布雷頓森林協定開始算起,距今不過七十余年——其歷史并不比英鎊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更悠久,其間還經歷過數次美元危機,美元的信用在世界范圍內曾飽受質疑。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一國信用貨幣的國際影響力與該國在國際工業生產和貿易中的重要性顯然密不可分。英國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工業生產實力和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優勢,伴隨而來的是英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英鎊的優勢地位,貿易順差與資本輸出構成平衡的經濟金融路徑。二十世紀英國綜合國力逐步被超越,強勢英鎊也走到終點。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后,美元的實體經濟基礎一度扎實穩固,但最近幾十年,隨著美國貿易逆差的加深和制造業空心化加劇,美元的實體基礎正在被逐步侵蝕,其影響力的保持更多是利用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和貨幣體系的既有優勢地位,“脫實向虛”的美元能在這條路上走多久?
您已閱讀24%(477字),剩余76%(15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