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4年,自稱“革命改良主義者”的安德烈?高茲(André Gorz)在其所著的《天堂之路》(Paths to Paradise)一書中就直率地表示,“微觀經濟革命預示著廢除工作”。他甚至認為,“有薪工作……在本世紀末可能不再是生活中的一個主要重心”。他預測的時點不對,但嚴肅的分析師認為他在方向上是正確的。那么,智能機器的世界對人類意味著什么?人類會像馬一樣在經濟上變得無關緊要嗎?如果是這樣,我們個體的自我價值和我們社會的組織形式會發生什么?
在最近所做的一次精彩演講中,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前主席、如今擔任新經濟思維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主席的阿戴爾?特納(Adair Turner)談到了這些問題。他首先假設,智能機器最終將能夠比人更好地執行當前的大多數工作,而且成本更低。他認為,這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不是會不會的問題。隨著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軟件的無成本復制以及機器學習的興起,這種情況終會發生。機器人諸神將讓我們大家都變得多余。

您已閱讀22%(458字),剩余78%(15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