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在近日深陷“種族歧視”的公關危機。早在2014年, 一個叫做“大學生公平入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組織控告哈佛在錄取學生的過程中歧視亞裔,亞裔學生要表現(xiàn)比其他族裔學生出色很多才能被錄取。隨著原告及被告雙方陸續(xù)公布多份資料準備在今年10月上法庭,我們也得以從這些文件中管中窺豹,分析哈佛的錄取政策是否涉嫌種族歧視。
和中國高考“一考定終身”不同,包括哈佛在內的美國私立名校,會通過學校成績、標準化考試成績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申請文書、課外活動、體育或藝術特長、高中老師或輔導員推薦信、面試官推薦信等多種因素考慮入學申請。而負責審申請資料的名校招生辦(Admission Office),常被媒體戲稱為“精英世界的看門人”。
長久以來,學生和家長懷疑這些“掌門人”對亞裔要求異常苛刻。例如在美國大學申請論壇College Confidential上,經常會看到網友回復“要是你不是華裔,肯定能進哈佛大學”。一個印度裔美國人Vijay Chokal-Ingam更是寫了本書《Almost Black》,講他如何靠自己黝黑的膚色,在醫(yī)學院申請書上假扮非裔,以非常低的考試成績進了醫(yī)學院。雖然以上是常見的討論,但早有學者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在2009年,兩位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就從數據里發(fā)現(xiàn),在滿分1600的SAT考試中,亞裔居然要比白人考高140分、比非裔考高450分,才能保證錄取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