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未來在撰寫朝鮮史時,2018年可能是會被大書特書的一個年份。自2011年就任朝鮮最高領導人以來,金正恩一直未曾出國訪問,今年3月底非正式訪問中國才是他的首次外訪,但此后便密集開始元首外交。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金正恩與中國領導人舉行了三次重要會晤,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兩次,并在新加坡實現了歷史性的美朝領導人會談,也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會晤。此外,2018年內金正恩還有可能與俄羅斯和日本領導人舉行會晤,并有可能訪問美國。
在這些已經或將要舉行的訪問與會談中,朝鮮半島的無核化議題自然是重中之重,但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朝鮮對于自身經濟發展的關切。對朝鮮而言,經濟發展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也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與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在訪問北京期間特別參觀了中國科技和農業發展方面的成就,而且在金正恩首訪中國后不到一個月內,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宣布不再進行核導試驗,集中全部力量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訪問新加坡期間,金正恩一方面與美國就建立新型美朝關系和長久穩定的半島和平機制達成共識,另一方面也表示今后愿意在各領域多學習新加坡的知識與經驗。這不由得會令人聯想起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以及同年底在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開放。的確,金正恩對安全問題的關注以及在大國關系上所做的努力,落腳點其實是在朝鮮的經濟發展上。但從歷史來看,朝鮮的“改革開放”很難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直接進行比較,而且朝鮮早在金日成時期即有“改革開放”的探索,金正恩開啟朝鮮“改革開放”這樣的提法并不準確,朝鮮能否取得中國那樣的發展成就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