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對于國際組織的態度有所變化,但是,中國的朋友圈未必是在擴大之中,甚至有可能是在縮小。這種情況下,一旦出來“問題”,被欺負了,有了委屈,需要世界上的朋友們站出來幫忙說話時,就會顯得很被動。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很多原因,有條塊分割、自我重點化、自我戰略化的問題,也有人才和訓練的嚴重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極大提升,但在大型國際組織中的國際職員代表比例不足,尤其是擔任高級職位的人數比例偏低。據統計,在聯合國系統雇員中,中國籍雇員目前僅占1.12%,列第11位,居然排在菲律賓、印度、俄羅斯等國之后;而中國給聯合國繳納的會費占比為7.921%,是世界上實際繳納會費第三多的國家。
中國高校現行的學科專業分類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遠遠不能適應國際組織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有待高校積極探索和改革創新。
您已閱讀22%(361字),剩余78%(13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