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女兒朵拉參加了一場英語比賽的北京地區決賽。這項比賽是今年年初開始的,經過初賽、復賽和地區決賽,選出了北京賽區參加全國總決賽的選手。
首先要說的是這項比賽并沒有高大上的評委或者超高的曝光率,其初賽和復賽和大部分比賽也沒什么區別。但是到了北京地區決賽,無論是賽事還是賽制都畫風突變。我第一次作為家長全程觀摩這類比賽,也大開眼界。
雖然很多和小升初相聯系的奧數比賽因為禁賽令(注:2017年11月12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其中規定:“不舉辦任何形式的入學或升學考試,不以各類競賽、考級、獎勵證書作為學生入學或升學的依據。”)銷聲匿跡,但素質類比賽依然很多。很多學生家長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參加什么樣的比賽,如何準備比賽,才能讓孩子獲得最大的收獲?大部分比賽,其目的不外乎選拔人才或者展示自己現有的優勢。如果是為了升學,那么目標很明確——參加學校招生時舉辦的比賽即可。為了進一個好學校,那必須得千方百計去贏得勝利。如果想提升孩子自信,就參加孩子優勢明顯的比賽。
您已閱讀12%(439字),剩余88%(318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