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兌美元自2017年初開始呈現弱勢,自2018年4月12日首次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截至2018年4月19日中午,短短一星期,香港金管局已經先后13次入市買入港元、沽出美元, 累積買入逾513億港元, 香港銀行體系港幣結余亦會相應縮小。資金流走速度明顯快于之前的市場預期,在香港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利率預期會上升。與供樓按揭相關的1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 續升至0.9498%,連升5個交易日。香港聯系匯率制度是如何運作的?“港息”為什么沒有隨同美聯儲加息而上漲,從而導致港匯轉弱?這里的“港息”是指什么利息?目前香港利息增長會有多快?由于利息上漲勢必對香港的金融市場造成影響,大家應該了解香港利率的形成機制及預測其走勢。
為應對07-09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 Rate)一路降到了0-0.25%的目標區間,并于2008年11月開始實行量化寬松(QE)政策,導致長期低息環境,資金為了追逐高收益率而流入包括香港的海外股票、債券、房地產等金融市場。香港自1983年10月 7日起開始實行7.80港元兌1美元的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因而香港利息隨美國降到歷史低位。美聯儲自2014年9月正式退出QE政策,并且自2015年12月第一次加息,截至2018年4月,已經加息6次,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升到1.50-1.75%區間。在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市場利率為什么沒有相應上升?其實,香港的基本利率每一次都自動跟隨美聯儲加息而上升,只不過和老百姓買房以及企業商業貸款相關的市場利率沒有發生相應幅度的上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香港市場的幾個關鍵利率。
首先,一般老百姓和商業借貸的利率主要受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及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 簡稱 P)所影響,Hibor的水平受銀行間流動性及美息走勢而定,而銀行最優惠利率則視乎個別銀行的資金成本而定,因此美聯儲加息時,Hibor和P不一定跟著上調。據金管局統計,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有高達1萬億港元的資金流入香港銀行體系,高流動性壓低了銀行間的借貸成本,因此Hibor和P都長期處于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