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當選中國央行行長,可能是本輪人事變動中的一個最讓市場吃驚的事件之一。與他的前任周小川相比,易綱在政治順位上排名并不高——他“僅僅”是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而周小川此前則擔任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即使與他的同屆相比,易綱也似乎沒有占據上風,比如說銀保監首任主席兼央行黨委書記郭樹清是十九屆中央委員。
這樣的一種先天弱勢讓市場并沒有特別關注易綱當選央行行長的可能性。易綱的另一個“劣勢”則是他的海外留學和工作背景——他在美國取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并在印第安納大學獲得過終身教職。這讓他在中國高層官員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因為此,此前市場普遍認可的狀況是易綱仍將在央行發揮重要作用,但很難最終接任炙手可熱的央行行長之位。
于是,當易綱的正式任命被全國人大批準后,大家開始一遍遍地揣摩易綱任命背后的政策意圖。易綱近期的以及早期的著作也被不斷研究,市場總是希望能夠從一個人的歷史中找出現實的指導意義。
您已閱讀27%(392字),剩余73%(10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