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席習近平近期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演講備受矚目,除了博鰲論壇本身因素,也源自年初劉鶴在達沃斯年會上發言“為了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將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措施,有些措施甚至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這極大地激起了全球各國對中國到底會如何擴大改革開放的好奇心。而本次博鰲亞洲論壇,也被視為是中國向全球重申中國將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的最好窗口和舞臺。
此外,最近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也讓全球對中國領導人將如何闡述中國的改革開放前景和推動全球化進程等方面的問題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今天演講中關于擴大改革開放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這些擴大改革開放的政策是對日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強硬立場的妥協,但筆者認為這種看法過于表面,并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雖然未來中美之間雖然爆發全面貿易戰的概率不大,但如果從美國經濟周期和政策層面來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立場的必然性和長期性,因此未來貿易摩擦將成為常態,問題不是一時的妥協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得。
目前來看,本輪長達10年的美國經濟復蘇已經進入后期。鑒于歷史上美國經濟復蘇“后期”持續時間跨度一般為3年左右,因此在2020年之后美國經濟有可能再次陷入衰退的概率將大幅上升,而屆時金融市場也可能隨之發生較大的波動。目前一些跡象顯示,除了企業和消費信貸的違約率開始上升、就業增長開始放緩、貨幣政策開始收縮,更為重要的是產出缺口已經轉正。根據測算,今年美國產出缺口為+1.2%,但這個數據在明年和后年末會分別上升到+1.8%和+2.1%。觀察美國過去幾十年內發生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前的產出缺口水平的話,一般都是2%-3%左右。同時伴隨著正向的產出缺口逐步拉大,美國失業率也將在2019年下降至3.8%左右。當失業率低于自然失業率之后,工資會加速上漲,并帶動實際通脹水平和通脹預期上升,結果是推動美聯儲加快收緊貨幣政策。雖然貨幣政策收緊會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但過低的聯邦基金利率和龐大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意味著一旦危機再次降臨,美聯儲將陷入無政策工具可用的境地。因此無論是困擾于“低通脹之謎”前任美聯儲主席耶倫還是被打上特朗普親密戰友烙印的新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都會繼續加息并推進美聯儲縮表,目的主要是為應對下次危機預留政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