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一門實用學科,與醫學一樣,而與(比如說)宇宙學不一樣。經濟學的目的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宏觀經濟學尤其如此,它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對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做出回應時所創。對這門學科的檢驗在于,宏觀經濟學專家是否了解經濟中哪里可能出問題以及如何糾正。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幾乎讓該學科完全始料不及,第一次檢驗不及格。第二次的成績好一些。但它需要重建。
在2009年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的博客中,現供職于花旗(Citi)的威廉姆?比特(Willem Buiter)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多數主流宏觀經濟理論創新……被證明充其量是自我參照、封閉的消遣。”發表在《牛津經濟政策評論》(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的一篇非常深入的分析文章題目為“重建宏觀經濟理論”,它引導讀者得出大致相同的觀點。墨守成規的研究方法確實被證明存在嚴重缺陷。另外,頂尖職業經濟學家對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存在深刻分歧。蘇格拉底(Socrates)可能會說,意識到自己的愚昧無知要比處于知識幻覺好得多。如果是這樣的話,宏觀經濟學目前狀況良好。

您已閱讀27%(515字),剩余73%(139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