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國參與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簽署不到一周,使此協議起死回生的頭號功臣日本和澳大利亞就舉辦國際研討會,既慶功,又反思。
3月15日下午,負責產業和貿易政策的日本權力機構經濟產業省(METI)下屬的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在東京舉辦一場名為“日本和澳洲:在不確定時代引領亞太區域化”(Japan and Australia: Leading Asia Pacific regionalism in uncertain times)的專題討論會。主辦方除了邀請日本和澳洲負責貿易政策的政府官員和民間智庫外,還請了TPP的幕后智囊著名學者浦田秀次郎(Shujiro Urata)和彼得?德賴斯代爾(Peter Drysdale)教授前來“站臺”。一個相對學術的討論會竟然吸引了來自政商學界和駐日外交圈的三四百名聽眾,也反映出此類話題在日本多么受歡迎和重視。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是由新加坡、智利、新西蘭和文萊四國(P4)在2005年發起,起初并不受人重視,但2008年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宣布美國加入后,會員國快速擴展到12國。原始的協定目標是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覆蓋全球25.9%的貿易和37.4%的國民生產總值, 包含投資、政府采購、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等傳統自由貿易協定不涉及的條款,被稱為“貿易協定黃金標準”,有望成為21世紀的全球貿易新規則。
您已閱讀24%(593字),剩余76%(19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