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全球對區塊鏈技術反響強烈,資本市場中區塊鏈概念再度火爆。為此,FT中文網推出“解密區塊鏈”系列文章,其中我們會討論比特幣的用途與安全性,比特幣的安全性短板和適于黑市交易的偽命題,比特幣挖礦帶來的“軍備競賽”,以及比特幣之外的其他加密貨幣及當下如火如荼的ICO等。本文為該系列文章第一篇。編輯聯系郵箱:tao.feng@ftchinese.com
“以開放的心態看待科技,以理性的心態看待市場。”跌宕起伏的比特幣,撲朔迷離的ICO,給本就聒噪的年末增添了不少科技的新鮮與錯失的焦慮。
打著“去中心化”招牌的區塊鏈技術,很多人覺得懂,又說不清楚;很多人感覺跟自己相關,又不知何從入手;很多人覺得這里蘊藏極大機會,又覺得風險也極大,荷蘭郁金香的質疑不絕于耳。比特幣到底是什么?區塊鏈是如何“繞過”中心的?無論最后成敗,了解區塊鏈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基本原理是有必要的。不能總是用概念充當解釋,用情懷預測市場。基于此,本文試圖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聊聊為什么比特幣的正常流轉需要“挖礦”,為何確認一筆比特幣交易需要幾十分鐘和消耗電量幾百度以上。這也就是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讓區塊鏈能夠去掉中心機構的核心機制。
您已閱讀15%(517字),剩余85%(28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