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呈現兩面性特征。一方面,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剛剛公布的2017年成績單超出預期,GDP增速終止了七年的下跌趨勢,增速反彈至6.9%,三駕馬車同時發力,新經濟欣欣向榮;另一方面,地方債務風險正在加大,多地頻頻自曝GDP與財政數據造假擠水分;金融領域風險事件頻發,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被曝七百多億的空殼企業授信,令人驚駭。房地產市場泡沫積聚,目前尚需借助限購、限貸、限售等方式抑制投資。如何理解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兩面性,中國經濟前景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有關本輪中國經濟企穩反彈究竟由何種因素推動,去年曾有過熱烈的新周期和舊模式之爭。在筆者看來,二者兼而有之。一方面,傳統以基建房地產為代表的投資拉動對經濟企穩功不可沒,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在去庫存多項政策并舉的背景下,短短一年之內就扭轉局面,將房地產市場由冷淡帶入火熱,甚至催生了房地產泡沫。與此同時,受益于全球經濟的復蘇與外貿環境轉好,去年凈出口對GDP拉動為0.6%,一改過去兩年的負貢獻,且創十年來的新高。
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新經濟快速崛起超出預期。中國移動支付應用領先全球,當前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滲透率已高達九成,極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保持20%的高速增長,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互聯網消費快速增長,去年全國網上零售同比增長32.2%,遠高于同期社會零售10%左右的增長。可以說,新經濟正在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與業態,成為新時期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