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眾文化中,“文革”是人盡皆知的少數當代中國史標簽之一。作為一個電影主題,自然有它的商業賣點。而馮小剛的《芳華》雖然在影評界取得了比《戰狼2》要好的成績,但是在紐約的戲院里,我看到的100%還是華人。
很多人把馮小剛(有商機,戲路廣)比喻成中國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但是為什么目前還沒有辦法讓非華裔的美國大眾走入電影院看他的《芳華》?
《芳華》講述了一批60后在“文革”后期經歷的“青春”故事,一群“青春吐芳華”的年輕人在一個部隊文工團里,由于階級的隔閡所帶來不同的命運,以及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后,如何應變時代和社會的變革:貫徹實踐雷鋒精神、助人不疲的劉峰、敏感又執拗的晚到者何小萍、一心以相貌取得婚姻優勢的林丁丁、相信權貴資源的郝淑雯、旁觀又搶鏡的敘述者蕭穗子……
您已閱讀5%(333字),剩余95%(61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