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而言,是較為煎熬的一年。全年10年國債收益率升近100bp,10年國開升120bp左右,信用債漲幅則在90-130bp不等,延續了2016年四季度以來的債熊走勢。那么2018年債市將何去何從,結合國內外宏觀形勢與去杠桿、嚴監管的政策延續來看,依然不容樂觀。
先簡要回顧2017年以來的債市走勢。一季度,中國央行延續了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宏觀去杠桿政策,金融體系流動性波動加大,資金成本大幅上升,并帶動利率債長端收益率大漲30bp左右。二季度,隨著銀監會兩周時間內連發8個監管文件,嚴監管與去杠桿并舉,銀行間委外業務開始自行整頓,流動性波動一度加劇,債市收益率屢創新高,若以貸款市場與債券市場的利差作為標尺衡量,則其調整深度已經超出2013年去杠桿時期。三季度,由于7、8月經濟增長的放緩和二季度金融市場的動蕩,去杠桿政策力度趨于緩和,流動性和債市收益率整體處于盤整狀態,均值較二季度小幅上升,但并未突破上半年高位。四季度,隨著去杠桿進程下貨幣市場利率與傳統存貸款市場利率拉大而導致的存款脫媒加速,銀行存款增速大幅趨緩,負債降低,成本上升,對債券配置的需求乏力,債市由于供需失衡及對十九大后監管趨嚴的擔憂,盤整態勢被打破,數次出現收益率暴升局面,10年國債遠遠超出上半年高點,收益率兩次破4%,10年國開波動更甚國債,收益率逼近5%。
展望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的走向,首先要弄清可能對債市產生重要影響的幾條脈絡在來年的發展路徑。
您已閱讀17%(629字),剩余83%(299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