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興一把大火不僅奪走了19條生命,也在短短幾天內把幾十萬“低端人口”趕到冰天雪地的回家路上。火災發生后,北京市政府對城鄉結合部等“低端人口”聚集地區實施了地毯式清查,強制關閉了大量合法修建和出租的公寓。
日常的安全檢查和環境治理本是政府的應盡職責,事故的發生本身已表明政府失職,未曾想政府不僅不反思自身存在的治理缺失,卻借此“契機”大規模清理“低端人口”、加速落實首都“核心功能”。如果說2008年奧運期間,一句“首都歡迎您”表達了改革三十年的開放共識,暗地里卻已經開啟了驅趕各種“剩余人口”的臨時政策,那么隨著“核心功能”等概念的強化,人口清理似已成為既定國策。
這種政策的遠景是按“功能”將各種城市和農村分為三六九等,其中有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商業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有的則集中承擔工業制造、能源生產、鋼鐵冶煉等不那么高大上的功能,有的就只能作為糧食生產基地,說白了就是城市的糧袋、菜籃、肉倉。圍繞這一思路論證的各種課題可以很時新、令人很憧憬,但經過計劃年代的人都應感覺似曾相識。本質上,這就是一種新的城鄉隔離,在一個表面統一的國家內部建立諸多“國中之國”,在其中生活的個人也按其履行的經濟社會功能而被賦予相應的等級。
您已閱讀24%(524字),剩余76%(166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